当前位置:首页 > 黄帝内针案例 > 正文内容

随诊手记:发热一例

喜洋洋4年前 (2020-06-07)黄帝内针案例4020
表妹急匆匆陪着读高一的女儿小娜过来,小姑娘发热三天,感冒冲剂也吃了,热度还是下不去。

小娜看上去十分疲乏,脸色灰白、干枯,自述发热,但是无汗,背上有些冷;老毛病唇炎也犯了,嘴唇有些皲裂。
随诊手记:发热一例 第1张
发热,无汗,背上冷,考虑的经络一般是太阳经,在太阳经及督脉交会穴后溪穴附近刺入一针,同时表里倒换至少阴经通里穴附近。针入,小娜说背上发冷的感觉没了。

表妹在一边说,小娜这段时间学习很辛苦,每天作业都要做到晚上十一点后,有时甚至更晚。

高一就这么辛苦啊!给你“补补”吧。我一边半开玩笑说着,一边帮她在阳明经曲池穴、太阴经尺泽穴附近各刺一针。这两针,对于促进调中、恢复气血有很大帮助。

《黄帝内针》在“土德在中”这一章节讲,“土德在中,土德在正,土德在平和”,“临证治疗疾病其实就是为了土德,这亦是以平为期的真实意。在针道里,土德虽然无处不在,但,集中体现的还在太阴阳明里”,“如何养护土德?如何维系土德?如何使衰败的土德重建?是黄帝内针的窍中之窍,诀中之诀!”

《素问》在“平人气象论”这一篇专论中说到,“平人之常气禀于胃,胃者平人之常气也,人无胃气曰逆,逆者死。”“健康不病的基本条件是平人,如果要具体一点来谈平人,这就需要联系到脾胃”。

《黄帝内针》在“因果不虚”章节又说,“土德在中,维系土德其实就是开发中的作用,中的作用展现,就能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正气存内,就能平人不病,即便生病,也将阴阳自和者必自愈。因此,如何维系土德,开显中用,实在是黄帝内针的重头戏。”

在《黄帝内针》关于中风的“常用急救”章节,还有这样一段话,足阳明经“阳行阴位的特征,成就了其居中的性质,故而针刺阳明,更能促进中的恢复”。“此外,阳明经乃多气多血之经,针刺阳明,对于促进气血的恢复,亦大有裨益”。

《素问》的“阴阳应象大论”里说,“六经为川、肠胃为海”。一个为川,一个为海,也明确道出了六经与脾胃的关系。

所以对一些重症疾患、体质偏弱或者比较疲劳的患者,针刺阳明经、太阴经,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身体的阴阳自和,在实践中也确实能取得较好的疗效。

取阳明、太阴强化调中之用,为方便起见,一般可以在肘部曲池穴、尺泽穴附近用针。因为从整个手臂的三焦划分来看,肘部为中焦区域,在肘部用针,可理解为求中中之中的同气。

但临症应用时并无定法,若以手掌为整体划分三焦,取合谷穴、鱼际穴附近也可看作是中中之中。具体取穴可根据三焦划分来确定。
随诊手记:发热一例 第2张
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黄帝内针是针道,每个人对理法方针的认知程度和理解层面不同,所形成的用针理念和思路亦是各有不同,不可拘泥于一方、一法、一式。

随证治之、执两用中是黄帝内针基本的基本,无论是左病右治、右病左治,上病下治、下病上治,还是前病后治、后病前治,表病里治、里病表治,每一针都是在叩其一端,都是在用其中于命。只要符合阴病治阳、阳病治阴这个法理,每一针都是在调中,每一针都是在归中。

言太阴、阳明促进或强化调中之意,是临症用针的一个善法,是“执两用中”下的助缘,但不能以偏概全,更不能一叶障目,将阳明、太阴调中的方便之举,误以为黄帝内针用中的全部。
随诊手记:发热一例 第2张
这几针下去,小娜说舒服多了,原来的不适好像没了。接下来,对治其唇部不适。在阳明经合谷穴刺入一针,表里倒换至太阴经鱼际穴,同时考虑“别而络唇口”的任脉列缺穴。

这三针还与之前的曲池穴、尺泽穴、后溪穴形成上下以及前后倒换。然后我问小娜感受如何?她说,嘴唇不再紧巴巴、毛乎乎了。

45分钟留针结束,小娜的脸色恢复了本该有的光泽和气色,原先的疲态也没了。

后来,表妹微信我,说小娜回家后做作业至凌晨,虽然很辛苦,但第二天起床后体温正常,身体无不适症状,让她更开心的是,小娜的脸色有了血色和光泽,黑眼圈也没了。

患者发热,若恶寒无汗,可从太阳经入手;若是发热出汗,可从阳明经入手;若是往来寒热,也就是出现忽冷忽热症状,可从少阳经对治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娃嘻嘻收藏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waxixi.com/post/2491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“随诊手记:发热一例” 的相关文章

黄帝内针使用的思考

黄帝内针使用的思考

针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。在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,大量篇幅是讲述针刺的理论与方法的。《黄帝内经. 素问》曰:“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,亦法有修真之道,非治疾也,故要修养和...

黄帝内针选

黄帝内针选

阴阳自和者必自愈。针道有全神养真之旨。此针系彼针,彼针亦此针。 内针两个特点,一个是易用难忘,另一个是犹拔刺也。 执药不如执方,执方不如执法,执法不如明理。 故善用针者,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,以右...

内针漫谈:法无定法

内针漫谈:法无定法

有朋友建议,案例文章配些用针图片会更好。配上用针图片,在阅读时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,但这样也许会限制了读者的思路。 比如某个男性患者胃部不适,三焦定位为中焦,经络为任脉、少阴经、阳明经,按照法则...

黄帝内针:阳病治阴——腰疼为何可以用“阳明”、“太阴”?

黄帝内针:阳病治阴——腰疼为何可以用“阳明”、“太阴”?

看过《内针》的学人们,相信都对两句口诀很熟悉,一句是:故善用针者,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,以右治左,以左治右;另一句是:阳病治阴,阴病治阳,定其血气,各守其乡。 得诀归来方看书,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...

杨真海讲黄帝内针2:同气相求

杨真海讲黄帝内针2:同气相求

治病法则:把身体的不适,不要看成病而是看成症,我们来治症。 1、上病下治。 2、左病右治 3、同气相求 4、阴阳倒换 比如证在左,左头痛、左胸痛、左腹痛、左膝痛、左脚痛,先不论针何经何穴...

黄帝内针:手足三阳经之阳明同气

黄帝内针:手足三阳经之阳明同气

读高中的孩子放学在家,就跟他讲解了一下黄帝内针的原理和法则,本意是让孩子了解一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结果孩子回到学校就用了起来。一个同学右手阳溪处翻腕疼痛近半年,他就按照法则,在同学左手阳溪处下了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