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黄帝内针案例 > 正文内容

学针札记:用针浅谈

喜洋洋4年前 (2020-06-02)黄帝内针案例17990
黄帝内针的用针方法比较简便,拇指、食指、中指不轻不重拿住针,一般与肌肤呈45度角刺入即可。也可以平刺或直刺,根据所刺部位的情况而定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破皮时速度要快,刺入后推进要缓,遇到障碍或沉重感,可以将针回撤一点,换个方向重新刺入。
学针札记:用针浅谈 第1张
针刺的深度,一般刺入针长的四分之三左右,留一点在外面,以免发生断针等意外。

对针的要求,以手为例,手肘、手臂一般用1.5寸针,手腕、手掌一般用1寸针,手指部分用0.5寸针。

进针之后,马上跟患者确认患处前后变化。尤其是一些痛症,大多是应针见效。如果效果达到预期,可以让患者留针45分钟左右。如果效果不明显,或者变化不大,通常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。

如果辨证正确、规范不错,此时可以把针回撤一下,但是不要完全拔出,换一个方向再行刺入,往往会有转机。

黄帝内针在经刺经、在络刺络,有时症对应的同气点不在针刺点,可以通过这样调针来重新求同气。

有个患者额头痛,阳明经合谷穴进针后,患者症状虽然立即减轻,但是还没有完全消失,微微将针换了一个方向再刺,患者不适症状马上有了变化。

有时候不用变动方向,只是将针轻轻提一下或者往深处推一下,患者也会有相应的反应。

这个也容易理解,针的深浅变化了,阴阳自然也有了变化,同样也会体现在患者症状的变化。

施针以后,如果感觉用针效果与预期还有差距,可采取阴阳倒换办法来强化疗效。

比如某个患者左肩前阳明、太阴处疼痛,在右手腕部阳溪穴和太渊穴用针,但是症状改善还不理想,调针也没有明显变化,就可考虑在右肘的曲池穴、尺泽穴再加两针,这就是上症下取。

前面调针、倒换已经用过,但是患者症状依然改善不大或者不达预期,那就要看是不是导引不够。导引是黄帝内针的重要方法,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。

如果导引也没问题,这个时候可选择退回原点,按照法则重新辨证,对经络同气以及三焦同气进行排查,尽可能把每一个可能性考虑周全。

如果发现确实有疏漏,可采取补针方法来解决。这个方法的效果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,有的补针以后变化不是很大,有的补针以后很快生效。

讲这些用针方法,似乎全是手上功夫,实则不然,这些并不是按固定套路或者公式生搬硬套,每一步都要用心去体察完成。

学习黄帝内针,每一个人体悟不同、理解不同,最后形成的用针思路和风格也不尽相同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娃嘻嘻收藏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waxixi.com/post/2463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“学针札记:用针浅谈” 的相关文章

黄帝内针护眼小贴士

黄帝内针护眼小贴士

眼部不适症状,识证为上焦,经络主要是阳明经、太阳经、少阳经、少阴经、厥阴经。 一般按左病右治、右病左治、上病下治取穴。如果两侧兼有症状,以相对严重的一侧作为主症;如果两侧症状基本一致,可按...

黄帝内针:一个古老而真实的故事

黄帝内针:一个古老而真实的故事

   黄帝内针是一门传承悠久、至简至深的针法,在杨真海师父发心推广以前,历代都是单传。    师父的师父是他的父亲杨运清,师父的师爷是胡家禹,大家都叫他禹...

黄帝内针:脏腑虚位

黄帝内针:脏腑虚位

大姑妈专门从乡下赶来,还没坐稳,就絮絮叨叨的讲开了:胃痛,胃镜做出来是胃炎;血压指标很高,吃了好多年药;腰经常痛,CT做出来是椎间盘突出、骨质增生。一大堆,全是体检指标和病名。大姑妈完全沉浸在医院检查...

黄帝内针:随证治之

黄帝内针:随证治之

黄帝内针讲脏腑虚位,这在常理上确实有些说不通。说传统中医望闻问切,不用看医院检查报告和化验结果,这个好像还说得过去。黄帝内针跳过脏腑辨证,竟然就可以下针,而且效果还那么好,如果不是亲身经历,真的难以置...

黄帝内针:上病下治,下病上治;左病右治,右病左治

黄帝内针:上病下治,下病上治;左病右治,右病左治

前阵子,一个朋友来找我,说是痔疮反复发作,严重时鲜血直流,一个大男人还得用护垫,十分痛苦,准备约了医生动手术。偶然听说了黄帝内针,就想先来试试。识证肛门为下焦,在其唇口督脉人中和任脉承浆各刺一针...

黄帝内针:同气相求

黄帝内针:同气相求

正处于人生低谷的冷锋,本想在失意中漂泊一生,却被突如其然卷入一场非洲国际叛乱;本可以安全撤离的他,却无法舍弃原本军人的那腔热血;孤身传闯入战乱区域,在生死逃亡中不离不弃的,始终是那些身陷困境的难民和同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