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黄帝内针案例 > 正文内容

用针散记:膝部不适症状的处理

喜洋洋5年前 (2019-09-11)黄帝内针案例26440
在膝盖区域循行的经络,内膝眼附近是太阴经,往内侧去居中是厥阴经,再往里大筋后是少阴经;外膝眼附近是阳明经,膝盖外侧是少阳经,膝后腘窝是太阳经。

60多岁沈阿姨,由于常年积劳,颈项、肩、背、腰僵硬疼痛,左腿内侧僵直麻木,双膝疼痛下蹲困难,勉强下蹲后须有支撑物方能站起,胸口发闷,呼吸不畅。沈阿姨当下最难忍受的是膝盖不适,但是她自己也说不清膝盖不适的具体位置,前后左右都痛。

沈阿姨当下最难忍受的是膝盖不适,那就把这作为主症。

沈阿姨自己也说不清膝盖不适的具体位置,前后左右都痛。那只能把膝盖周边六条经络全部考虑在内。

下病上治、男左女右,取其右手肘部下针。

在阳明经曲池穴、太阴经尺泽穴、少阳经天井穴、厥阴经曲泽穴、少阴经少海穴、太阳经小海穴各刺一针。

然后让老人做下蹲动作,老人惊喜的发现可以下蹲、起立了,胸口憋闷症状也减轻不少。

然后上下倒换,在腕部阳明经阳溪穴、太阴经太渊穴、少阳经阳池穴、厥阴经大陵穴、少阴经神门穴、太阳经阳谷穴各刺一针。

这几针下去,老人颈项也可以自由转动了。老人原来转动脖子,是连着身板一起转的。

胸口的问题,加刺厥阴经内关穴一针。同时,表里倒换至少阳经外关穴一针。

这个时候,老人下蹲起立已经十分自如,浑身倍感自在。

老人说,现在只有腰背中央还有点不舒服。

背中央不适,基本考虑就是督脉的问题,后病前治,在印堂穴刺入一针。老人腰背的不适感很快也没了。

留针结束,老人已能自如下蹲、起立、捡东西,胸闷现象基本不见。晚上回家睡了个好觉,第二天精神抖擞,除了肩背中间及两侧还有疼痛感,其他都比较稳定。

这是我学针初期的一个案例,老人膝盖前后左右都痛,用针似乎也是随证治之,符合规范,效果也是不错,但现在看来,却是过于拘泥和机械。

面对这样的情形,可以先从阳明、太阴着手。膝盖不能下蹲,可能性较大的是阳明经、太阴经问题,而且这两条经络也是促进调中的重要方法。然后一针一导引,根据进针后的症状变化来确定下一针的同气点,不必三阴三阳都扎,或许同样也会达到预期效果。

当初选择三阴三阳同时下针,其实与自信心不足有很大关系,对内针法则的应用也缺乏深入的领会。
用针散记:膝部不适症状的处理 第1张
景女士原来有滑膜炎的毛病,年前大雪时摔了一跤,第二天开始膝盖肿胀难以走路。此后中西医方法治了两个多月,仍是双膝疼痛,左膝盖正中及两侧尤甚,右脚踝内侧肿胀,不能久坐久站,膝盖像卡住一样,平时走路依托双拐。期间也做过针灸,但是每次都很痛,看见针有些怕了。

识证是中焦、上焦,左边症状严重,就以左边作为主症左病右治、下病上治,在其右手肘部从阳明经曲池穴向太阴经尺泽穴方向横刺一针。

问她,膝盖还疼吗?她说,不疼。不疼你就起来走走。我说。

她一脸狐疑地看着我,小心翼翼站了起来,好像是不痛了。我说,你再走走。她慢慢转了一小圈,说还有一点点痛,走路基本没问题了。

又在太阴经尺泽穴向阳明经曲池穴方向对刺一针,同时阳明经肘部曲池穴与腕部阳溪穴上下倒换一针。她又走了一圈,说不痛了。

脚踝肿胀,主要涉及少阴经、太阴经、厥阴经,在右手对应同气点神门穴、太渊穴、大陵穴各刺一针。这个时候她已经很放松,不怕针了。

不是右病左治吗?这里患处在右脚踝,怎么还扎右手啊?前面已经说到,主症是左膝盖,选择了右边取穴;踝部的不适在右边,这里也只能在右手取穴,下病上治。

在黄帝内针规则里,左右是定格,不能违反,上下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融。

留针期间,她始终在活动自己的膝盖,不时发出阵阵感慨。如果不是朋友介绍过来,她已经准备去打封闭针。走的时候,景女士是拎着双拐回家的。

第二天,景女士自己开车过来。三诊后,景女士的双膝及脚踝不适全部恢复正常。
用针散记:膝部不适症状的处理 第2张
60多岁的罗阿姨也是膝盖不好,走路不便已经有4年多了,2年前开始出现疼痛症状,医院检查诊断为左侧半月板撕裂,韧带损伤伴积液,家人正在联系安排手术。

罗阿姨没法抬腿正着走,是斜着走进来的。撩开裤管,左膝盖内侧明显肿胀。用手轻触,罗阿姨患处痛点主要集中在厥阴经、太阴经、阳明经区域。

左病右治,先在肘部阳明经曲池穴、太阴经尺泽穴、厥阴经曲泽穴各刺一针。

考虑到老人膝盖厥阴区域症状相对较重,厥阴经曲泽穴同时表里倒换少阳经天井穴。

针毕,让老人试着抬腿走路。罗阿姨有些不敢,很小心地挪了几步,这才确认自己可以正常走路了。

罗阿姨平时本来就对中医感兴趣,这下子信心大增,话也多了起来。

继续进行倒换,阳明经、太阴经、厥阴经、少阳经同时上下倒换到腕部偏历穴、经渠穴、内关穴、外关穴,再让罗阿姨走路时,已经没有大碍。

第二天来,罗阿姨不用再斜着挪步了,除了上下楼梯还不行,走路已经像模像样。

这样针治6次,罗阿姨就出去旅游了。我跟她说,如有不适,及时过来。罗阿姨很长时间没再过来,膝盖手术也一直没有做。
用针散记:膝部不适症状的处理 第2张
同事到晚上十点多跟我联系,说爱人膝关节交锁,医院核磁共振检查后考虑手术,问能不能试试针灸。

晚上9点以后一般不宜用针,但是急症例外。

同事爱人的症在左边膝盖,痛点主要在外膝眼附近,内膝眼也有不适,但是程度相对较轻。

识证很明确,就是阳明经(外膝眼)、太阴经(内膝眼)。

左病右治,膝盖为中焦,选择肘部阳明经曲池穴、太阴经尺泽穴各一针。

同时,上下倒换至阳明经阳溪、太阴经太渊穴各一针。

嘱其活动患处,她本已痛得大汗淋漓,又有些怕针,神似乎定不下来,想试又不敢试的样子。

我继续上下倒换施针,在腕部阳明经合谷穴、太阴经鱼际穴各刺一针。

同时,在阳明经二间穴、三间穴横刺一针,这一针还是阳明经的“上下倒换”,不过如果以手掌为三焦来看待的话,这个区域也正好是中焦同气。

这么一轮倒换下来,她终于可以慢慢着地走路了。

第二天,她走路的状况虽然略有改善,但还是不能自主。

按照初诊思路,在阳明经、太阴经倒换的基础上,前病后治,在太阳经小海穴刺入一针。膝盖前侧有症,可以到后侧来治,针刺太阳经就是前病后治、阳病治阴。

同时,太阳经小海穴上下倒换太阳经阳谷穴、后溪穴;太阳经小海穴、阳谷表里倒换少阴经少海穴、神门穴。

这几针下去后,她的症状得到很大改善,基本可以自行走路。

三诊,走路好多了,但是外膝眼那里面还是痛,尤其不能把腿伸直,不能直接着力。膝盖部位的前侧、后侧都已经用针,但是症状还不能彻底缓解。

我再次仔细询问和检查患处,原来,除了外膝眼附近疼痛,旁边少阳经区域也有不适。

在按照二诊思路针刺阳明经、太阴经、太阳经、少阴经的同时,又加刺了少阳经天井穴、外关穴、中渚穴,同时表里倒换厥阴经曲泽穴、内关穴、劳宫穴。

针入不久,她就说走路基本不痛了。

四诊,她说除了走路还有些轻微不适,其他都没事了。

这次用针也就简单了,在阳明经、太阴经巩固几针,她自感膝盖基本恢复了正常。

前后这么四次,把这个烦恼解决了。
 用针散记:膝部不适症状的处理 第4张
小贴士:
膝部不适症状,识证为中焦,经络主要有太阳经、少阳经、阳明经、太阴经、厥阴经、少阴经。
一般按下病上治法则求同气,在肘部寻找阿是穴或同气点进针。也可以左病右治、右病左治,直接在患处对侧同样位置进针。
如用针效果不佳,可采取阴阳倒换办法强化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娃嘻嘻收藏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waxixi.com/post/2245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“用针散记:膝部不适症状的处理” 的相关文章

黄帝内针:如何治疗各种类型的颈项疼痛?

黄帝内针:如何治疗各种类型的颈项疼痛?

督脉起于长强,终于龈交,循脊而行;任脉起于承浆,终于会阴,循腹中线而行。督脉统领手足三阳,为阳脉之海;任脉统领手足三阴,为阴脉之海。 任督二脉是人身最大的一对阴阳,可不可以在这个上面阴病治阳、阳...

黄帝内针选

黄帝内针选

阴阳自和者必自愈。针道有全神养真之旨。此针系彼针,彼针亦此针。 内针两个特点,一个是易用难忘,另一个是犹拔刺也。 执药不如执方,执方不如执法,执法不如明理。 故善用针者,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,以右...

黄帝内针:阳病治阴——腰疼为何可以用“阳明”、“太阴”?

黄帝内针:阳病治阴——腰疼为何可以用“阳明”、“太阴”?

看过《内针》的学人们,相信都对两句口诀很熟悉,一句是:故善用针者,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,以右治左,以左治右;另一句是:阳病治阴,阴病治阳,定其血气,各守其乡。 得诀归来方看书,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...

黄帝内针:一针定乾坤

黄帝内针:一针定乾坤

黄帝内针很大的一个特色是效如桴鼓。前阵子,我的一个老同学打电话来,说是弟媳妇偏头痛又犯了,正好住在一个小区,看能不能帮忙过去看看。 老同学的忙当然要帮,赶去一看,他弟媳妇无精打采地躺着。我说咋啦...

黄帝内针:十四经络

黄帝内针:十四经络

十四经络?不对啊,只听说过十二经络啊。没错,黄帝内针常用的就是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,加起来正好是十四经络。明白了阴阳、三才的道理,就要掌握更加直观一点的经络知识。黄帝内针是地地道道的六经辨证,不知经络,...

黄帝内针:巧记经络

黄帝内针:巧记经络

好几个朋友跟我说,任脉督脉好记,还有十二条经络不容易记住啊! 不知经络,开口动手便错。熟记经络循行路线,这是黄帝内针的基本功。但是有没有好办法呢?在基本熟悉十四条经络循行的基础上,确实有一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